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大纲新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17/4/6 17:27:12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    03709                          

任课教师:  王    艳 

            

院/系审批:

教务处审批:

院领导审批:

二○一七年二月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结合教材和我院学生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教学分成三个梯级模块:

    1. 必选类模块,为该课程的重点理论内容。这个模块主要通过思政课任课教师创设的模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如理论讲解、视频观摩、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让学生通过教学互动,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从而在课内实践教学中激发学习的热情,丰富认知能力,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导选类模块,为该课程的深化拓展内容。采用在教师及课程理论模块需要等前提下,由教师分配或学生有限选择的方式运作。分为两种:一是运用型导选课。主要着眼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二是拓展型导选课。主要着眼于联系实际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是指教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各种教学设施,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这个模块的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理论运用,实践交流,深入讨论等,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3. 自选类模块,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独立自主地选修。

以上三个模块之间不是彼此分隔,而是有机联系在一体的。通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实践学习体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呈现出梯次渐进,逐步深化,循序提高的态势。同时,三个模块的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交融地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使学生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责任担当能力得到渐次发展和逐级提升,最终实现我校培养人才所需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结构的目标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学年   总参考学时36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2)树立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念。

(3)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4)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

(5)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

(6)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7)学会分析商品经济运动形式。

(8)学会分析社会中的热点经济现象。

(9)能够具有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能力。

(10)能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掌握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4)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5)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7)提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8)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9)领悟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10)树立不断深化改革的理念。

(11)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12)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3)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3)掌握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4)掌握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5)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6)掌握实践、认识、真理和价值的概念及其本质。

(7)掌握实践、认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8)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9)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认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认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3)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

(15)掌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16)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17)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18)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19)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20)深刻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三、学习任务设计与描述

1.项目设计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景设计。经过分析讨论,决定将本课程分为3个模块,见表2。

表2  模块设计

模块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模块名称

智慧之源

社会与经济

社义信仰

学时

14

10

12

附1:模块对应的专题:

模块序号

模块

模块对应的专题

1

智慧之源

专题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专题二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走向社会

专题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3

  社义信仰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六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七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2.模块描述

包括模块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

表3-1 模块一描述

模块1   智慧之源   学时14    第2学年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2.树立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念。

3.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4.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

5.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

1.掌握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4.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5.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3.掌握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4.掌握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5.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6.掌握实践、认识、真理和价值的概念及其本质。

7.掌握实践、认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任务1.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任务2.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讲授。

2.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选取经典案例教学。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进行点评。

4. 组织学生观看与所讲任务相关的视频。

1.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课程参与,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总结作用。

2.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大量的实例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进行课堂辩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认知。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

3.音频视频教学资料

4.图书馆文献资料

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

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模块1 考核知识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大方法,五大范畴。

(5)科学的实践观和能动的反映论。

(6)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7)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8)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表3-2 模块二描述

模块2   社会经济  学时10      第2学年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2. 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学会分析商品经济运动形式。

4. 学会分析社会中的热点经济现象。

1.提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2.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3.领悟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树立不断深化改革的理念。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认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5.认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

8.掌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9.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任务1.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任务2.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讲授。

2.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选取经典案例教学。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进行点评。

4.组织学生观看与所讲任务相关的视频。

1.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课程参与,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总结作用。

2.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大量的实例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开展有关的讨论和辩论,组织有关的实践活动;从开始案例分析、案例解析、案例总结到学生技能实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

3.音频视频教学资料

4.图书馆文献资料

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

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模块2考核知识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以及社会中的作用。

(4)阶级斗争、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7)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8)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9)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表3-3 模块三描述

模块3实践运用  学时12     第2学年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具有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能力。

2.能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2.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3.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3.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4.深刻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任务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任务2.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任务

任务3.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讲授。

2.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选取经典案例教学。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进行点评。

4.组织学生观看与所讲任务相关的视频。

1.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课程参与,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总结作用。

2.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大量的实例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开展有关的讨论和辩论,组织有关的实践活动;从开始案例分析、案例解析、案例总结到学生技能实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工具与媒体

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

3.音频视频教学资料

4.图书馆文献资料

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

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模块3考核要点: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性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6)社会主义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9)社会主义在实践总发展,并表现出多样性特点。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2)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1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

1、课程评价的原则:

(1)本课程考核以针对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

(2)考核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每个模块中的任务作为基本考点,并且要将考点作延伸测试。重点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

(3)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过程考核包括:

课程考核

考核模块

过程考核分类

平时表现

知识拓展

能力提升

过程考核比重

10%

40%

50%

2、课程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方式属于考试。总评成绩为100分。

(2)本课程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平时表现包括理论课堂和实践活动的出勤情况以及表现,理论课堂出勤及课堂表现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考核,助教汇总,任课教师不定期抽查;实践活动的出勤情况及表现由各小组组长考核并填写考核记录,助教汇总,任课教师不定期抽查。

(3)本课程知识拓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学习心得”和“读书报告”两部分内容组成。学习心得是指在完成理论学习以后,根据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完成一份3000—5000字的心得报告;读书报告是指在理论学习结束后为了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书目的阅读并撰写2000—3000字的读书报告。本课程知识拓展由任课教师负责过程指导与考核。

(4)本课程能力提升考核占总成绩的50%,能力提升指学生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达到对能力的要求,考核由“组长评定组员”和“教师评定团队”两部分内容构成。“组长评定组员”是指组长根据组员在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填写组员成绩评定表,以80分为满分。“教师评定团队”是指团队在进行实践成果分享的过程中接受教师的综合评定,教师评定分“优”、“良”、“差”三个等级,80-100分为“优”、60-80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获“优”的团队,成员成绩在队长评定基础上加10分;获“良”的团队,成员成绩在队长评定基础上不加分;获“差”的团队,成员成绩在队长评定基础上减10分。得分在90分以上的团队直接推荐参与“明德奖”评选。

思政与公共课教育学院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