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话女排前主帅陈忠和,他眼里的“女排精神”是什么做的?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16/8/31 16:15:45

 

没有基础,拿什么东西去拼?
    记者:女排夺冠后,许多人对“取胜之匙”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是老女排精神的回归,是意志品质的胜利;有人认为这是科学训练、专业主义的胜利。您觉得什么是决定性因素?
  陈忠和:拿冠军是很多因素汇总的结果,不是具备某一个要素就可以的。靠精神去夺冠?不完全是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平时有扎实的训练作为基础,精神发挥力量的前提是做好每一天。
  没有基础,拿什么东西去拼?想拼都拼不出来!女排精神首先来自她们在训练中就有所体现的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品质。
  她们获胜体现的是平时严格的管理和到位的训练,这样上赛场才有精神力量的爆发。

朱婷是百年才出一个的好苗子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女排队伍和以前夺冠队伍有什么不一样?
  陈忠和:这批女排队员有朝气,身体条件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1米9以上的姑娘有好几个,袁心玥、徐云丽、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等,场上平均身高比俄罗斯都高。
  原来有人说郎平是60年一遇的选手,我可以这么说,朱婷是一百年才出一个的好苗子!
  记者:现在距离您带队夺冠的雅典奥运会过去了12年,您觉得女排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没变?
  陈忠和:现在女排选手虽然年轻,但传承了很多老女排的精神。现在队员比以前聪明、活跃,你看惠若琪可以用英文接受采访。她们视野开阔,胆子大,学的东西多,接受能力强。
  就苦练来说,新老女排都很苦,这是女排的传统。
  现在运动队都是复合型团队,后勤保障方面比以前好,营养、医疗、科研、体能等保障比以前强很多。
  记者:执教方法和理念有发生变化吗?
  陈忠和:也在不断的改变,技术条件在不断改变,队员们身体素质都在提高,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年轻人接触信息量很大,想法多。带这样的队伍,凝聚她们的精神比以前更难。如何把她们笼络在一起,按照教练意图进行,要有更丰富多元的方法。一味地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如何让她们做到呢?教练员要有办法引导,这也体现教练的智慧。

成功,需要“量变引起质变”
    记者:比起乒乓球、跳水等项目,女排并不是中国长盛不衰的项目,中间也经历起伏波折,为什么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强烈的精神愉悦?
  陈忠和:女排是团体项目,个人项目影响力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男足拿了冠军,说不定大家真的就疯啦!
  记者:当代女排精神能否复制到其他运动项目,甚至对其他行业有没有一些启迪和借鉴作用?
  陈忠和:虽然不会每个人都遇到像奥运会那样具有挑战性的场合,但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瓶颈,都会有某个时刻面临极大挑战。
  女排的成功是靠平时积累,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变化。所有运动员都会碰到苦和累、伤病困扰,好的运动员能咬牙克服,如果意志薄弱,不够坚强,会选择放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很多医生认为冯坤、杨昊不能再打球了,但最终她们作为主力都坚持打完比赛。
  怎么解释呢?正常人就是打不了,证明人的潜力可以非常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发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