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铭记地震历史 赓续精神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北川地震遗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4/3/26 9:58:21

001.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促进“思政小课”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实现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让思政课有魅力、有张力、有活力,3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教师组织学生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微信图片_20240324211854.jpg

走进一楼大厅,这里是汶川县震前震后的对比图片展,人们在这里充分感受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壮举。在二楼历史文化展厅内,游客们通过文物展示,“穿越”六千年与历史文物近距离“对话”。在古羌家园、城镇足迹、红色文化、羌族文化展厅,游客们驻足观看,品味汶川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微信图片_20240324211848.jpg

师生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讲到,在狭长的序厅中,有一副巨大的青铜浮雕,浮雕名为“山川永纪”,共分7个部分,生动展现了97个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参与抗震救灾的人物形象。微信图片_20240324205227.jpg

离开纪念馆,全体师生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北川老县城是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沿着老县城的街道缓慢前行,道路两侧满目疮痍,临街商铺和居民楼损毁严重。行至纪念碑处,废墟上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第四十九封信和北川中学屹立不到的红旗,让大家感受到新北川的来之不易,再一次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微信图片_20240324211906.jpg

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和北川遗址这些设施让我们铭记那个令人想念的日子,并不断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也能探索生命与人性的真正意义。通过本次调研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会继续深化一主线四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导向,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实践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