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教学大纲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17/4/6 16:2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14级本科)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总学时

实践学时

学期

1010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16

三或四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开课对象

开课单位

公共课

必修

2014级本科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学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唯物辩证法;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

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学时)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难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8学时)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学时)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教学重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教学难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4学时)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教学重点:改革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

教学难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杜会理想(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重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关系。

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综合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50%+终结性考核成绩×50%(保留一位小数)。
如果终结性考核成绩在45分及以下,不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具体如下:
①终结性考核成绩在35分及以上、45分及以下,综合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15;
②终结性考核成绩在0分以上、35分以下,综合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10;
③终结性考核成绩为0,综合成绩为0。(均不保留小数,小数部分四舍五入处理)。
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以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为主进行评定。加强实践教学考核成绩比重,主要包括:平时到课情况、课堂参与情况(10%) ;个人书面作业(10%);课后小组讨论作业(10%);小组项目作业(20%)。
终结性考核成绩评定:采用随堂小论文、集体答辩、开卷答题等形式进行评定。

五、参考书目(原则上,由学院统一征订的教材每科目不超过三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全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86.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6.

《断裂还是传承: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资本主义观》[M],韩秋红、李百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研究》[M], 陈国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M], 俞可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M],王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M],周忠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M],孙道进,人民出版社,20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M],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保卫马克思》[M], 阿尔都塞,商务印书馆,2010.

《马克思文艺论著宣讲》 [M],陆贵山、周忠厚,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M],王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M],童庆炳、程正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M],吴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制定人:王俊立

审核人:许棣泰

日 期:2014年6月